原标题:汇聚文明之光 培育文明新风 ——记全国文明村景洪市勐罕镇曼搭村
交通便利的曼搭村地处景洪市勐罕镇东北部,有705户3449人、耕地7895亩,主要产业为农业、林业。近年来,曼搭村按照“统一规划、统一安排、统一指挥”的工作思路,紧扣民俗风情、生态风貌、传统文化等主题,扎实开展村内道路硬化、绿化美化亮化、配齐配优基础设施等行动。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,组建具有特色、功能齐全的志愿服务队伍,努力打造环境整洁优美、基础设施齐全、公共服务配套、思想道德良好、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乡村,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稳步提升,文明创建工作融入乡村振兴、疫情防控等工作中,并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打造文明实践新载体
突出党群共建,以党总支带党支部、党员带群众的方式构筑文明创建大平台,将文明实践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安排、同部署。完善红白理事会、傣族“四哨”调解会等制度,推动形成村民自我管理、自我监督机制,保障村民行使民主权利。同时,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搭好理论宣讲、村民教育、科普宣传、文化活动、健身活动五大阵地,通过宣讲会、党课进家门、农技培训班、少儿兴趣班、读书会等活动,全面培育村民思想文化素养,培养懂政策、明法律、有文化、懂技术、会经营的新型农民。
体现实用特点,曼搭村在建设中坚持不铺张浪费、不重复建设、不脱离实际的原则,对村内彩钢瓦、石棉瓦进行特色化改造,实施“拆墙增绿”工程,绿化美化村道,先后建起气排球、篮球场及健身运动区,为丰富村民的文娱生活创造了条件。
彰显文化特点,沿着“留住最美乡愁”这一主线,曼搭村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,先后打造了傣族谚语户牌、廉政文化墙、民族墙绘、非遗展示户、村史馆等项目,在以文化人、成风化俗上下足“绣花”功夫,让传统文化的魅力滋润广大村民的心田,培养有品质、有特色的审美情趣。
搭建志愿服务新阵地
坚持“党建促实践、骨干带群众”,推动群众从志愿服务的受众转变为志愿服务的参与者,把宣传宣讲政策、关心国家大事、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时尚,形成良性循环。围绕举旗帜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兴文化、展形象的使命任务,建起理论宣讲、文化活动、科普宣传、环境卫生、青年团员、疫情防控、妇女巾帼7支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,不断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。开展人居环境整治、民族歌舞展演、健康义诊、普法宣传、宣讲课堂等志愿服务,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、教育和启发,形成健康文明、向上向善的社会新风尚。用好用活双语宣讲,村党总支书记带头把宣讲课堂搬到村民家中,用民族语言传播党的声音。加强基层党校、农家书屋等阵地建设,把文明实践站打造成为集思想引领、道德教化、文化传承、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宣教服务平台,建成“传播思想、实践文明、成就梦想”的百姓之家。
点亮美丽乡村新生活
拓宽文明实践深度和广度,把村寨建设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有机结合,举办实用农业技术培训、农技知识讲座等,助力发展柚子种植、渔业养殖等产业,促进群众增收致富,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,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,以“小家美”带动“乡村美”,引导更多青年人才回村创业,为村寨注入新思路、新动力。
让文明实践活动贯穿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,做透美丽乡村文章,为乡村振兴打造活样本。围绕开展爱国卫生运动、疫情防控、文艺培训等,引导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,掀起“人人争当志愿者”的时代新风和比学赶超热潮。
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。如今,曼搭村环境美、生态优、村风正、民风淳,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,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,增加了群众的幸福感,曼搭村将不断擦亮全国文明村金字招牌。(景洪市勐罕镇 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