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曼蚌: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“同频共振”
时值6月,勐海县打洛镇打洛村曼蚌村民小组在甘甜的地下泉水滋养下,每家每户的庭院姹紫嫣红,让人垂涎欲滴的果子挂满枝头。放眼望去,一条条硬化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,地里,成片的火龙果长势喜人。近年来,曼蚌村民小组扎实推进乡村振兴,维护民族团结,一幅和谐共融、欣欣向荣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。
强化党建引领
用好民族团结“指挥棒”
曼蚌是傣语,意思是地下有泉水的寨子。走进曼蚌村民小组,一面面鲜艳的国旗眼入眼帘。
“我们曼蚌村民小组以‘同升一面旗、共爱一个家’为主题,实施‘红旗飘飘’工程,开展家家户户悬挂国旗行动。”曼蚌村民小组会计玉应相说,曼蚌村民小组是抵边村,所处位置距离缅甸第四特区不足500米,通过悬挂国旗起到了亮身份、树形象、保阵地的作用,凝聚起党员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,筑牢基层战斗堡垒,激发爱国热情,增强党员群众的国家、国民、国土、国门和国防意识。
曼蚌村民小组边境线长3公里。为守好家园,村民小组建成三支队伍,即巡边护村队,由12人组成,承担边境卡点24小时值守任务以及常态化边界管控等工作;巾帼志愿队,由36名妇女组成,开展政策宣传引导、环境卫生整治、后勤保障、常态化排查风险等工作;网格管理队,划分10个网格责任区,负责疫情防控值守、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,实现对村寨的有序管理。曼蚌村民小组还将禁止组织偷越(国)边境、贩毒走私写入村规民约。
建设美丽乡村
书写民族团结“新篇章”
曼蚌村民小组很多村民家的外墙上挂着手摇纺车、犁等老物件,不仅展示农耕文化,还留住了最美乡情。村内干净宽敞的道路、明亮整洁的庭院、四周环绕的鲜花、丰收的硕果,这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,让人流连忘返。
以前的曼蚌村民小组,路两边是围墙、彩钢瓦、大棚房,道路拥挤,杂乱无章。为此,曼蚌村民小组决定从拆除围墙开始,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。起初,大家不理解、不支持、不同意,阻力很大。乡镇领导、村组干部多次入户耐心解释,同时带领大家到其他乡镇参观学习,党员干部更是积极带头拆除围墙,率先示范。看到成效后,村民慢慢改变想法,从开始的几户同意拆除改建,到最后全村165户全部完成拆除仅用时两个月,共拆除围墙1.2万平方米、彩钢瓦1.6万平方米。村民小组拓宽村内道路、规划建设休闲凉亭、修建花池、种植花草、墙体彩绘等工作也在村民小组党支部统一指挥下,有条不紊地推进。
曼蚌村民小组老人玉涛囡告诉记者:“一开始拆围墙的时候我和一些老人是不同意的,甚至因为这件事睡不着觉,担心没有围墙小偷进来了怎么办呢。”曼蚌村民小组组长岩应扁向她们承诺:“我们有巡边护村队24小时巡逻,如果东西丢了我赔。”后来,围墙拆除了,村内也没有发生偷盗事件。玉涛囡竖起大拇指称赞道:“围墙拆除了,庭院干净了,觉也睡得更香了,生活更美好了。”
推进产业发展
织就民族团结“幸福网”
今年32岁的玉应相不仅是曼蚌村民小组的会计,还是“香娇小吃”的老板。她和妹妹合作开设的“香娇小吃”就位于她家种满花草、果树的庭院一角,宣传展板上用花体字写着泰式奶茶、泰式凉拌等品名,树荫下几张桌椅供顾客休息。
“以前,村民小组内基本看不到年轻人,大家都外出打工了,只有过节才回家,我自己也一直在外学习蛋糕等甜品的制作。2020年,我看到村民小组的发展变化,便和妹妹商量回村民小组开小吃店。”玉应相说,小吃店生意还不错,顾客既有村民小组里的人,还有打洛镇上和附近村寨的人,因为还要负责送餐,我和妹妹有些忙不过来,准备再请一个人帮忙。
在玉应相的带动下,曼蚌村民小组已有10位年轻人回村民小组创业。现在,曼蚌村民小组里既有小吃店、早点店、烧烤店、小卖铺,还有傣族服饰加工、傣族屋檐花边装饰加工等店铺。以前,想吃烧烤、蛋糕、凉拌等美食还得去镇上,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吃到。大米和猪肉等生活用品在家门口也能买到了,不仅方面了生活,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。在今年换届选举上,玉应相当选为曼蚌村民小组会计。“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信任,努力工作,带领更多年轻人发展产业。”玉应相说。
曼蚌村民小组有165户803人,村民小组经济来源除了做各种小买卖,主要还以种植火龙果、苹果枣、柠檬、菠萝蜜、葡萄、柚子、百香果等水果为主,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.6万元。
生活有了保障,民生设施也不能落下。曼蚌村民小组党支部积极向上级党委、政府争取支持,建成了曼蚌村民小组小市场。小市场的建设,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,又带动了村内产业的发展。水果采收季节,外来商贩纷纷来这里收购火龙果、菠萝蜜等水果。
现在的曼蚌村民小组不仅村寨越来越美,村民创业干事的精气神也更足了,大家心齐了、劲足了,村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更强了。(冯宁娟 汪涛 刘运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