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打洛江畔:他们的春节静悄悄
这里没有阖家团圆的温馨画面,有的是一双双带着血丝紧盯边境一线的眼睛;这里没有选购年货的热闹场景,有的是深夜里“哗哗”流动的江水声……
勐海县打洛镇与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接壤,边境线长36.5公里,大部分地段无天然屏障阻隔,便道、捷径较多。春节之际,年味正浓。尽管思家情切,但在这个重要节点,打洛镇边境一线的守边人仍时刻绷紧着疫情防控这根弦。
“重的东西不要使劲抬!”“农活你不要管,等轮休回家我来做!”……2月6日晚上8点,在打洛镇小帕佐2号卡点值守的切排通过手机视频,向已有5个月身孕的妻子一一叮嘱完注意事项后,带上2名值守人员,开始了当夜的第一次巡逻。
“春节期间,沿岸的卡点每晚都增加了巡逻。”切排说,近期,打洛江的水位逐渐下降,很多河段的河床透水可见,必须加强巡逻才能尽可能消除隐患。
夜间,走在巡逻道上,四周如静止一般。切排说,安静不代表平安,情况可能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。2021年1月,切排与2名值守人员在江边蹲点值守时,习惯性地打开手电察看江面,突然发现斜对面40米左右处有艘皮划艇正顺水漂流过江。正想靠近察看时,皮划艇突然发动,加速向反方向驶去。蹲点的3人猛然绷起了神经,沿着岸边追出数百米,直至对方逃回对岸。
“我们守好卡点,家人才能安全。”切排说,离卡点约1公里就是自己的寨子,家园和亲人就在身后,再苦也要坚持住。自2020年1月参与疫情防控以来,切排与家人就聚少离多,妻子要务农,还要照顾一家老小,不当班的时候,他都会回家看妻子、干农活。
冬夜的打洛江畔,江风吹在脸上,引发阵阵刺痛。由于没有固定的电源,在小帕左2号卡点值守的人员无法使用电暖炉,手机和电筒充电也只能靠太阳能电池板供给。
党员突击队员陈志刚说,在一线卡点,不仅要克服生活困难,还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。“快起来!3号卡点发现对面山上有辆摩托车下到河边……”大年初一晚上11点左右,陈志刚和其他2名党员突击队员巡逻结束,刚回到卡点休息,值班员就急匆匆打开房门,通知即将沿岸开展巡察。
“这段时间江水浅,大家都很担心有人偷越国(边)境。那天晚上,附近卡点都联动起来,找了近两小时,直到情况解除,大家才松了口气。”陈志刚说,值守人员和村民放弃务农增收,在这样的条件下坚守着使命,自己作为党员,没有理由坚持不了。
“疫情防不住,有多少胶树也没用。”参与守边的村民别门说,在卡点值守的人,家中主要靠割胶增收,来守边的工资没有割胶收入高,但大家都知道是在为自己和家人守边,都没有怨言。
沿小帕左2号卡点顺流而下是渡口卡点,2020年8月刚参加工作的朱恩泽,已作为强边固防驻村工作队员在这里坚守了近1年。
“我们两人一组,晚上8点从联防所下到卡点,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,每晚不定时巡逻,基本睡不了。”朱恩泽说,刚来的时候,在夜间巡逻会感到害怕,第一次参与围堵偷越国(边)境者的行动后,整晚都无法入眠。如今早已习惯了,每当看到附近寨子里村民幸福生活的场景,还会为自己感到自豪。
渡口卡点沿着山路盘旋往上是打洛镇21号联防所,这里彻夜灯火通明。凌晨1点,值班室内,支援守边一线的政法干部杨勇正盯着监控大屏,不时甄别处理各探头显示的报警情况。
杨勇说,夜间是最容易出现偷越国(边)境情况的时段,每样工作都不能有疏漏,再困也要打起精神。
春雨过后,山里的野花逐渐展开花苞,为山林增添了鲜活的色彩。打洛江畔的守边人昼夜在岗位上坚守着使命,和西双版纳州疫情防控战线上众多的守边人一样,他们默默守卫着万家灯火,在每个“静悄悄的节日”里奉献着芳华。